3月的山间,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中山顶的积雪还未消融,青灰色的石山上枯草满布,车子行驶在去往“万亩杜鹃”景区的砂石路上,两旁的人家越来越少,感觉越走越荒凉。
现在看起来,这地方还真不像景区,“因为现在是冬天,还看不到美丽的杜鹃,尽管村里的硬化路还没修到这里,然而去年五六月的时候这里可到处都是游人!”村党支部书记拉尕藏旦的这话,令我将信将疑,松多村地处半浅半脑山地区,这深山的杜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样一下子出了名?
“听我的祖辈讲,他们儿时这山上就长满了野生的杜鹃花,这村里的每个人都和杜鹃有着不解的情结。”67岁的鄯国玺以前是村里的会计,和他一样世居在松多村的村民不少,每个人说起杜鹃花都饱含深情,在他们的人生岁月里,杜鹃花不仅是一种植物、一道风景,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年花开的时候,只要天气好村民们都会上山赏花,这些花朵是何时在山里落户的没人说得清,或许就是因为见怪不怪,才从来没人想过它也是一种资源,一个能让村民增收的“宝贝”。去年,县委党校的老师来宣讲《十九大报告》,讲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候,有人激动起来,说村里大片的杜鹃花那么美,能不能用来致富呢?
事实上,村民的这个想法并非从那时才有,2016年互助县林业局的驻村第一书记张玉海就提出了建议。当时村民心里没底,对发展旅游也没什么概念。就在大家思绪万千的时候,张书记在朋友圈发布的几张漫山杜鹃花的照片,产生了“蝴蝶效应”。因为转发,松多村前年和去年的五六月突然来了很多客人,“车多得堵在村子的路上,最多一次来了50多辆,还有大巴车。”村民梅多吉说。村里的妇女将家里制作的酸奶拿去卖,两个月下来赚了5000多元。
身边真实的变化,让村民们坚信,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真的。从那时候起,村民发展旅游致富的想法逐步转变为了切实的行动。村两委班子听到村民们私下议论,也没有贸然行事,他们找到相关部门人员考察,得出可行的结论后便开始动员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业。“前年我们去动员村民开藏家乐,大家还不是很响应,去年就有人主动来申请了。”经过考察,去年确定了李桑吉才让、苏拉毛多杰、礼白才让三户第一批开办藏家乐。
看着杜鹃花香引来了八方客,村民希望藏家乐能让来客成为回头客。去年花季后,李桑吉才让精心装修了自家的宅子,建成了能同时接待40人的藏家乐,虽然花费不小,但他一点都不为收回成本及盈利发愁。“我媳妇去年卖酸奶挣了不少钱,我发觉村干部们说得对,就决定搞旅游,今年盖起了这个藏家乐,让客人们玩好也吃好,我想到时候肯定能挣钱,听党的话没错!”
在李桑吉才让家新装修的藏家乐里,最大的房间中堂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上面敬献着哈达,我们进屋的时候,他的妻子梅多吉正小心地擦拭。这样的场景是她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过的,“我们村这几年变化特别大,各家的土墙都改成了砖墙,女人做酸奶也能帮家里挣钱了,太幸福了”。
在村民们看来,收入高了、房子新了已是不错;而在党员干部看来,村里有了能让村民长久富裕的事业,才不负党员的称号。拉书记心中的乡村旅游可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杜鹃花景区的硬化路即将开工,完工时车辆通行的问题将有效解决。松多乡村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工程也会加紧建设,各项管理机制也要随之配套, “我们要把这世世代代观看的杜鹃美景,变成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长久事业,也要保护好环境,藏族人民深爱大自然,若是为了挣钱毁了环境,乡亲们是不答应的。”
站在尚未开工的砂石路前,我们似乎能看到一条硬化路一点点修建起来的场景,想象着届时村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烈场面,脑海中浮现出深山杜鹃香渐远的意境,松多村更好的日子近在眼前。
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青ICP备08000030号-9 中文域名:青海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政务
Copyright © 2007-2017 青海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