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指出,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着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着力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青海工业是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供给侧改革乃重中之重,势在必行。
在过去两年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根据全省发展的特点,谋划任务,设定目标。
今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青海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主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并且,通过抓紧抓实“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等各项改革工作,工业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活力,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了新引擎、构建了新支撑。
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突破积聚青海工业发展新动能
2018年1月,青海的天还格外冷,但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人声鼎沸,欢呼雀跃,丝毫不为厂房外的寒冷所影响。原来,聚能钛业公布了2017年营业总收入再创新高达1.9亿元的喜讯,这是2012年企业建厂以来年营业收入实现“五连增”。
该企业是我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钛及钛合金生产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几年间产业发展不断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电子枪主要功能装置“大功率高频高压电源”国产化,成为国内首家能够自主生产EB炉电子枪配件的厂家。
在前期生产的亚洲规格最大的20吨钛锭单体基础上,颠覆传统的轧制工艺,进而直接轧制出大于1.8m宽度的宽幅板,从而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
该企业通过不断地突破告诉世人,青海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凭借自己的技术创新、专利技术,逐步走上高新技术产业的金字塔尖。
两年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省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成为国际上光伏组件种类及系统运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实证性研究基地,并填补了我国光伏组件和平衡部件野外公共测试平台的空白;
亚洲硅业采用全数字化、模拟仿真技术,突破了48对棒还原炉核心设备的温场、流场设计难题,建成国际首条高品质多晶硅万吨级生产线,余热利用率由48%提升至83.85%;
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利用自主研发的全膜法提锂工艺在西台盐湖建成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
我省还先后攻克高纯氧化铝等一批关键技术难关,实现了光纤预制棒及拉丝、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单晶硅切片等一批引进吸收再创新技术的产业化,突破了超薄型电解铜箔、高效单晶电池、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低成本提取电池级碳酸锂的关键技术,打通了锂电产业上下游链条……
最新数字显示,2017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企业80家,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目前全省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已分别达到144家、294家,工业增加值总计达到139.5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7.65%。
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为青海工业源源注入新动力
刚刚迈过2018年的门槛,就传来了2017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捷报:去年一年来,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
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0.2% ,占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71.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2%,占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12.4%;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8.4%、43.3%、43.8%。
当然,一个个闪亮的高进阶数字背后,是我省在中国制造2025青海行动引领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技术创新的支撑,使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同时,“高科技研发、高端产品”正在成为装备制造业注入全省经济源源输入发展新动力。
今年,我省装备制造业中的“领军者”——青海华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又开始不断刷新自己创下的“记录”,“在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上再加创新,我们终于实现了四轴联动立卧转换式加工中心的首次国产化”技术总监苟卫东说。
此外,华鼎还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产品——高速立卧式加工中心顺利通过国家技术验收,又实现了一个突破。
其实,华鼎只是我省众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个缩影,在我省《关于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方案》,以及以青海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的《2017年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
青海一机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针对省内蓝宝石加工企业需求,研制开发了蓝宝石掏棒专用设备,提升了省内产业配套能力;
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成立的青海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耐腐蚀非标设备制造和压力容器实验平台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
青海第二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产QH2-LG750数控单螺杆加工专用机床已通过用户验收,QH2-042B数控曲轴圆角滚压机床已进行市场推广;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省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几年中攻克了一批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科技创新驱动的作用下,为促进“青海装备、装备青海”立下汗马功劳。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将继续优化供给结构,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油、打气。
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青海工业新特色
在去年一场对抗流感的“战役”中,针对幼儿感冒,我省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儿宁颗粒”发挥了巨大的效用,全国很多地区抢购一空,有的家长还将电话打到了企业。
去年同期,青海藏医院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他们均来自俄罗斯,远道而来并非参观旅游,而是求医,为了治疗风湿、骨关节、皮肤病等。
此时此刻,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同学们正在选修我省金诃藏医药集团教师教授的藏医药课程,这是藏医药首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今天,青海藏医药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医”与“药”,在我省顶层设计下,已经形成“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养生保健、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八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各个领域互相助推,互相发展。这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青海模式”。
虽然,藏医药产业并不是青海特有,但是,是青海将其推向了“制高点”,是青海将藏医药打造为为世界大健康服务的重要“角色”,是青海将其作为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绿色产业”。
为了将藏医药及生物制药产业继续发扬光大,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地,全省已建成大黄、羌活、秦艽、枸杞、甘草等多个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范围从最初的东部农业区已扩大到各市(州),种植和野生抚育面积近20万公顷。
此外,我省还实施了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原料基地建设、中藏药产品研发、特色生物产品加工利用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形成了集原料生产、产品研究开发、人才培养、健康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企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枸杞、沙棘、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菊芋等特色资源为依托的精深加工产业链条。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55家,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为1户,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达7户;药品生产的剂型主要有丸剂、散剂、口服液、胶囊剂、冲剂、片剂等400余种,培育了益欣药业“复方丹珍头痛胶囊”、青海珠峰冬虫夏草药业“百令片”、金诃藏药“安儿宁颗粒”和“如意珍宝丸”四种单品销售过亿产品。
截至2017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45.7%,工业增加值增长26.6%,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经济作用。
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青ICP备08000030号-9 中文域名:青海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政务
Copyright © 2007-2017 青海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