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西宁市各地农业生产开始进入春季的繁忙。春播,播撒下一年的希望,人们盼望通过辛勤的劳作,换来金秋的丰收。由农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播图景。让我们走进这些跟春播密切相关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劳作去近距离地感受春播,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
魏永寿用深翻机耕作作业。
播下春天的希望
春分到,农事忙。沐浴着春日暖阳,记者走进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镇包家庄村。告别冬日的寂寥,但闻莺莺鸟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时,包家庄村村民魏永寿正开着深翻机在田里忙碌,轰隆隆的声音里,只见深翻机的犁正在快速转动,不断地翻出土壤,土腥味伴着微风传到鼻腔里,不知名的鸟儿正跟在深翻机后面翻找着土壤里的虫子。
魏永寿今年打算种0.53公顷杂交油菜。去年种的洋芋,今年倒茬种油菜,既能赶上这两年油菜的好价钱,又能充分利用土壤特性。
春播期间,魏永寿每天5时许就起床了,忙完家里牲畜的喂食,送孩子上学后,就下到地里开始忙碌。整个春播期间,要准备肥料,清理田间地头的地膜、秸秆等垃圾,要撒肥料、翻地、撒种子、浇水、耙磨,整个0.53公顷的地全部种完需要7至10天左右。
“以前主要靠人力和牛、马来翻挖,人累不说,花费的时间还长。现在有了先进的深翻机,一犁下去可以达到30厘米深、90厘米宽,1亩地20分钟就翻完了,一台深翻机一天能翻2公顷土地,太省时省力了!”魏永寿向记者介绍道。
深翻机是春播过程中的重要农机具之一,近些年随着深翻机、旋耕机、点播机等农机具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普及,农民进行春播轻松了很多。
“现在买农机具还有政府补贴,最高可以补贴30%。这台深翻机买来是66200元,政府补贴了14400元,直接打到农信通卡里的,等于说自己就掏了51800元。开去帮别人翻地是每亩80元,本村村民优惠至50元,春播期间都是要提前打电话预约的。”魏永寿告诉记者。
现在,因为有了先进的农机具,农民们春播时间大大缩短,除了离家比较远的,不再像以前,总是在田间地头靠开水就馍馍来赶时间。
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到了靠近田边大树的土地时,除了深翻机,还需要有两三个村民一起站在犁上面
“靠近树,土壤下面的树根多,而且土壤要干硬一些,就犁不下去,需要人力帮忙施加压力。”魏永寿解释道。一会儿功夫,一块地就被翻完了。
“后面就是撒种子、浇水了,浇完水就要耙磨。耙磨就是把浇水形成的板结的土块打破,不然不利于作物生长。”魏永寿告诉记者。
魏永寿平时喜欢看新闻,知道党和政府现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说起现代化、全面小康、农村厕所革命等词语来,也是头头是道。对于他来说,希望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辛勤的播种换来好的收成,然后有个好的行情,把自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年广兰给村民讲解化肥使用方法。
做农民贴心的农技员
“种油菜,每亩地里上多少二胺和尿素啊?”
“年师傅,我用着二胺15公斤、尿素7.5公斤。”
“有油菜配方肥,你这个比例不对,都太多了,容易造成油菜贪青晚熟,甚至是倒伏,籽粒也会不饱满。”
“年师傅,那按照你们那个科学的来,应该咋施肥啊?”
“每亩地用40公斤配方肥搭配二胺5公斤做底肥,尿素可以在追肥时再用3至5公斤,就完全能够满足油菜的生长。”
这是记者3月下旬在湟中县包家庄村见到年广兰时,她正在地里和村民进行的对话,也是她春播期间日常工作的一个体现。
作为西宁市272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之一,一年大部分时间里,她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去往田间地头的路上。
在冬天农闲时节,年广兰就到村里给农户做培训,凡是农户需要的农业科技相关知识,她都一点点耐心地讲给农户们听,包括如何整地、如何浇水、农机具的管养、病虫害的防治等。
到了春播时节,作为包乡技术员,农民一开始劳作,年广兰就同时下地了。
指导完一户,还有下一户,傍晚六七点还待在地里是常态。苦不苦?苦,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的年广兰已经习惯了。
“干的就是这么个工作,也没去想苦不苦,倒是村民们会让人很感动,给他们在地里做完指导,会热情邀请我去家里吃点简单的农家饭。”年广兰告诉记者。
多年穿梭于乡村田野,年广兰一点点见证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以前犁地靠马和牛,现在有了先进的农机具,农民种地就没那么苦了。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也有了很多新品种,比如杂交油菜。以前的油菜亩产在两三百斤,亚油酸含量低,芥酸含量高。
杂交油菜亩产在450斤左右,亚油酸含量高,芥酸含量低,品质更好,更安全。”年广兰说。科技在进步,年广兰也一直在提升自己。利用晚上时间加班看书学习、收集各种农业技术资料成了她的常态。“经济发展快,科技进步快,市场跑得快,我们搞农业技术推广的,也要紧紧跟上才行”。
年广兰笑着告诉记者。话刚落,年广兰的电话就响起来了,原来是有农户咨询问题。整个李家山镇只有县上下
来的年广兰和镇上的四位农技员,所以她们的工作非常忙,暂时不能到一些村子去的时候,农户们就会打电话来咨询。
“现在农民们积极性很高,也喜欢问问题。我们在进行问题解答的同时,也就把马铃薯全膜、粮油高产创建、耕地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试验项目也推广出去。比如,测土配方施肥现在就很重要。国家的大方针是化肥零增长,我们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让农户们合理搭配配方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也为食品安全和耕地保护作出一点贡献。”年广兰说。
吉守辅帮村民播种。
让合作社更壮大
曾经的吉守辅一心想跳出“农门”,靠着当建筑包工头发了家致了富。虽然有了钱,但吉守辅渐渐觉得:“人哪,活一辈子光有钱是不够的,得造福乡邻,带领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才有意义,才算真正的幸福!”
吉守辅想到就干,因为了解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大政方针,吉守辅返回家乡,又开始围着土地打交道,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搞规模化种植。
2015年,吉守辅到湟中县李家山镇包家庄村,以每0.067公顷900元的费用流转了20公顷土地,加上吉家村里的14.67公顷土地,大部分拿来播种马铃薯,成立了湟中守辅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进入第四个年头了。
一进入春播时节,他便开始在合作社的地头里忙碌开了。除了合作社的事情,碰到相熟的村民,也会帮着撒两把种子,唠唠家常。
作为合作社负责人,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吉守辅的重心在怎么把合作社运营好,同时带动村民发展。
吉守辅的合作社种植的不是普通的马铃薯,而是青薯9号。青薯9号是一种红皮马铃薯,主要通过深加工制作薯片、薯条、淀粉等。通过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发展,湟中县马铃薯脱毒率达到了100%,产量和品质都很好,青薯9号是其中的佼佼者。
“好的时候亩产在3500至4000公斤左右,去年不太好,每亩地也有3000多公斤。”吉守辅告诉记者。
种出来的马铃薯,吉守辅主要是通过经纪人卖到内蒙古、宁夏、云南等地,他和别的专业合作社正在努力打造李家山镇“云谷红”马铃薯品牌。
“品质已经得到认可,以后肯定还是要走品牌化之路,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吉守辅说。
除了种马铃薯,吉守辅还种胡萝卜。说到胡萝卜,他提到了农业保险,主要有价格指数保险和自然灾害险
2016年,胡萝卜正常产出,结果因为行情不好,胡萝卜没卖上好价钱,因为投保了价格指数保险,保险公司每公顷赔付了12000元。2017年,他种的3.33公顷胡萝卜遭受了旱灾,胡萝卜歉收,因为投保了自然灾害险,保险公司每公顷赔付了4800元。
“农业保险划得来,价格指数保险保费除去政府补贴,自费为每亩27元,自然灾害险为每亩12.8元,对于我们合作社来说,买保险太有必要了。”吉守辅告诉记者。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春播最紧张的时候,每天都有40人左右在吉守辅的地里干活,每天80元工钱。贫困户吉宗芳家里有两个先天性心脏病人,生活负担重,作为吉守辅合作社里的长期工,她每年有七八个月都在合作社里上班,播种、浇水、施药啥都会干,月工资3000元,极大地改善了家里的经济状况。
这几年搞合作社,吉守辅心得不少:“因为党和政府重视,我们发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合作社搞规模化种植,既有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那些撂荒地被重新种植,又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在市场上也更有话语权,是特别好的事情。现在,国家又大力搞乡村振兴,我们种好地的信心更强了!”
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青ICP备08000030号-9 中文域名:青海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政务
Copyright © 2007-2017 青海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