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首页 主动公开 解读回应 政府工作报告
在线访谈 政府文件 信息公开年报
当前位置: 首页>青海政务 > 图片新闻

百姓话廊说发展

发布时间: 2018-04-17 09:07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贾泓 编辑: 李秀萍

25.jpg

村民们聚精会神听宣讲。贾泓摄

四月初,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安宁滩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洒满了金灿灿的阳光,木质长廊上挂着两条横幅,一个写着“安宁滩村全面开展‘两讲三促’百日活动”,一个则是中共大通县委宣传部“百姓话廊”的旗帜。

红色横幅映衬下的,是一张讲桌和数十张座椅。上午十时许,原本安静的广场逐渐热闹起来。在田间耕地的农民放下工具来到广场上,来不及更换衣服和鞋子,他们便带着田间的泥土站在座椅后等候;在家中照看孩子的老人带着娃娃来到广场,不愿占用过多的座位,他们或自带小板凳或坚持将孩子抱在怀中;讲座即将开始方才赶到的村民,带着额头的汗珠安静地站在人群的最后等待老师开讲……

这天,为村民们宣讲“一号文件”的是大通县百姓话廊的宣讲员、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宋立平。看见村民逐渐增多,预先准备好的座位也坐满了村民,宋立平笑着走上讲台,一番自我介绍后开始正式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大家都知道咱们的百姓话廊,那今天我就结合‘两讲三促’活动在话廊里给大家讲讲乡村振兴。大家知不知道咱们和内地的农民有什么区别?你们有没有听过职业农民啊?我认识一位东北的大学生,他是农民出身,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承包了村民们流转的10公顷土地,进行玉米的连片种植和机械生产。像他这样的人呢,就叫职业农民,这在你们是不是想都不敢想啊!这是不是说明咱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啊?”宋立平笑着说,“那咱们今天就来讲讲为什么要实施乡村发展战略?我们该咋理解乡村发展战略。”

在场的乡亲们听得入了神,耳背的老人主动把椅子搬到第一排的边缘坐下侧耳倾听,坐在前面的村民将椅子并拢招呼后面的站立者共同就座,就连现场的孩子们也听得饶有兴致、安安静静地睁着大眼睛看着宣讲员。这时,一位耳背的老人着急地赶到宣讲员背后坐下,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还仔细聆听,惹来现场阵阵笑声,宣讲员笑着转身对老人点头示意:“我尽量大点声。”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到2020年,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就得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咱们的乡村将达到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要全面实现。”看着在场的观众脸上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致,宋立平接着说道:“大家是不是觉得50多年以后,我们已经不在了,那乡村振兴跟我们有啥关系呢?这种想法就不对了,现场的孩子们、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活力与福利!前排抱着娃娃的婶子你说是吧?”老人笑着望向怀里的小孙女,连忙点头称是。

中午十二时三十分,临近午饭时间讲座也接近尾声。笑声、掌声、感叹声在小广场上穿插响起,村民们围着讲解员久久不愿离开,他们询问着自己的疑惑也感叹着自己的收获……

大通县在“两讲三促”宣讲过程中,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百姓话廊”与极其健全“宣讲人才库”,以其独有的通俗易懂的宣讲方式,将国家的各项政策真正送到百姓中间。


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青ICP备08000030号-9 中文域名:青海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政务

Copyright © 2007-2017 青海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