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首页 主动公开 解读回应 政府工作报告
在线访谈 政府文件 信息公开年报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青海省2018年两会 > 代表委员议

夯实健康基础 追求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 2018-01-27 09:55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编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坚持以维护人民健康为核心,以推进健康青海建设为主线,建机制、补短板、提能力、破难题,在奋发有为中精耕细作,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健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大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智慧医疗和健康产业,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对此,群众翘首企盼,代表委员十分关心。

周毛代表:给基层医务工作者多点“人文关怀”

周毛,省人大代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医院副主任护理师

“在过去,我们基层的医疗环境艰苦,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就医比较困难。实施医改后,尤其是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以后,省上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基层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再加上各种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完善、实施分级诊疗等,前来医院看病的患者比医改前增加了几倍。”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基层医疗战线的医务工作者,周毛是我省综合医改工作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可是政策、环境、设备跟上去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却无法相匹配。”周毛坦言,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待遇远远比不上省上的大医院,很难留住人才,个别疑难病科室甚至出现“停诊”的现象。她建议,应当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缓解“基层医生荒”的问题。同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心甘情愿留下来。

周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实施医改以后,医院的接诊量比从前提高了四五倍,但是医生的数量还是那么多。每一位医生都在超负荷地工作。再加之医患关系有时出现不和谐的因子,由此引发大量医务人员的职业病和心理疾病,形势非常不容客观。希望今后能给基层医务工作者多点“人文关怀”,针对工作量大、压力大、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进行有效的调适和缓解,让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能以一种良好的状态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赵成茂委员:让大健康产业为健康青海建设“添砖加瓦”

赵成茂,省政协委员、省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旅游胜地、康养基地、文化创意园地,让美丽新青海成为美丽中国一张最亮丽的名片!”赵成茂听后十分振奋。

“我省特殊的地理环境、高原医学的发展,揭示了中老年人每年到高原缺氧地区短暂逗留有益于心脏功能、身体免疫机能提升,从而有益于身体康健的科学合理论断,是我省发展健康旅游的有力保障。而有意识的高原农耕体验、休闲牧业是东部发达地区老百姓心中所想、所寄托的最强吸引点。”

有着多年高原医学临床经验的赵成茂认为,青海高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对于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着力推动健康理念与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必须牢牢抓住健康旅游、休闲旅游、农耕体验、休闲牧业、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等。而绿色食品、绿色保健品、绿色药材、绿色农产品种植都是大健康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赵成茂建议,发展大健康产业应当加快发展健康药食材产业,吸纳国有及民间资本,集中力量搞好、搞活健康旅游基地建设;强化基地农牧民技能培训,让大健康产业为健康青海建设“添砖加瓦”。

李芳代表:让更多的贫困患者享受到“医改阳光”

李芳,省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

2017年,我省实施“健康扶贫”,全面启动大病集中救治行动。看到对前来看病住院的贫困人口实行重病兜底保障、“六减、四优先、十覆盖”等优惠政策,简化了申报程序和手续,建立了贫困人口参保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待遇水平……作为医院的一名行政人员,李芳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对照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李芳认为,和省级医院相比,基层医疗机构优质资源短缺,基础设施滞后,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基础薄、基层弱、人才短板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医院健康扶贫工作。

今年,李芳希望能有更多的医改红利释放,让每名群众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尽快推进大病集中救治工作,实现集中救治全覆盖。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大力推广示范地区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加深对健康扶贫政策内涵的理解,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让更多的贫困患者享受到“医改阳光”。

李淑华委员:让基层妇幼健康服务提质增量

李淑华,省政协委员、海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这几年,我省把妇幼健康作为健康青海建设重要内容,在推进妇幼健康服务优化整合、服务功能拓展、服务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升。”李淑华从事妇幼健康服务多年,谈起我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她十分自豪。

李淑华说,目前,医院已经有机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计生技术服务等内容,建立统一的孕产妇、儿童分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规范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优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但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她逐渐发现,医院接待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妇产科高危患者增加,出生缺陷率也随之增加,基层妇产科医生数量和诊治能力出现“缺口”。

为此,李淑华建议,加大对妇产科医生及专技人员的培训,加速提升妇产科医生队伍的服务功能,加强医院儿科与新生儿科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育龄妇女孕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指导,提高出生缺陷监测水平,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青ICP备08000030号-9 中文域名:青海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政务

Copyright © 2007-2017 青海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