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如何把十九大精神落实为囊谦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本报记者专访了囊谦县委书记张琨明。
记者: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如何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张琨明: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务求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务求认真刻苦、学深悟透,务求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和党章,要认真精研、反复品味、融会贯通,准确领会把握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
按照“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提高”、“让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囊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要求,从县委县政府党员领导到乡机关一般干部群众;从军营到警营;从县城学校到偏远山区寄宿制小学;从乡贤老者到普通百姓,全县自上而下,一以贯之地形成对十九大精神逢会必讲、逢学必读、逢人必谈、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提高的“学做”氛围,让囊谦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明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记者:面对人口大县、贫困大县的县情,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琨明:把十九大精神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结合起来,同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要全方位、开创性地推动囊谦经济社会发展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贡献囊谦力量。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囊谦县是全省1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是全省全州脱贫攻坚主战场、重点县。我们将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在实现已认定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继续高质量深化思想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逐年提高脱贫群众的生活质量,努力带领人民稳步过上美好生活,确保囊谦近3万名贫困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按照“实现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目标”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囊谦县发展实际,全县藏、汉、回等7个民族的12万兄弟姐妹,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中凝聚起“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的力量。从立足玉树“副中心”到面向全省、全国新的更高层次视野出发,全面把握囊谦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把民族团结作为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第一基石,坚定不移地用发展的举措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的成果巩固民族关系,不断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健康发展。
记者:结合贯彻十九大精神,请谈一下未来的目标任务?
张琨明:纵向比,囊谦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横向比,与全省较发达地区的差距不小。在全省地区发展总量排名中,还处于“垫底”,综合实力亟待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尚处于初始阶段,构建新的产业布局任重道远;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短板明显,攻坚需持续跟进;科技支撑乏力、专技人才短缺,创新创业的内驱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对此,要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问题导向就是发展方向,发展是解决囊谦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是实现与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加快囊谦的转型发展、跨越升级,调动全县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关键。我们要以精准脱贫为重心,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党的领导,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优化创业环境,确保玉树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遵循“稳中有进”的总基调,交通、水利、通信等服务网络织密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有效化解,产城融合不断加快,初步形成玉树“副中心”经济发展格局。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精准脱贫目标如期完成,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短板”有效补齐;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引领显著提升。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绿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奋力在玉树建成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大自然保护展示区中占据更大分量。
囊谦形象显著提升。文化大县地位逐步确立,省内外影响面不断扩大,“秘境囊谦”的内涵更加丰富、品牌更加响亮。
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青ICP备08000030号-9 中文域名:青海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政务
Copyright © 2007-2017 青海省人民政府